本產(chǎn)品僅供科研實驗,不得用于醫(yī)療或食用。
大鼠甘油三酯(TG)elisa試劑盒
甘油三酯來自食物中脂肪分解。肝臟也能將血液中某些糖類轉(zhuǎn)化為甘油三酯。如果甘油三酯過量,囤積于皮下就會使身體肥胖,囤積于血管壁則造成動脈硬化,囤積于心臟就會導致心臟肥大,囤積于肝臟則會造成脂肪肝。
甘油三酯(Triacylglyceride,縮寫TRIG)是3分子長鏈脂肪酸和甘油形成脂肪分子。甘油三酯是人體內(nèi)含量*多脂類,大部分組織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產(chǎn)物供給能量,同時肝臟、脂肪等組織還可以進行甘油三酯合成,在脂肪組織中貯存。
被分解后脂肪酸會被作為我們生命活動熱量源來加以利用。從甘油三酯中脫離脂肪酸便是游離脂肪酸,是一種能夠迅速用于生命活動高效熱量源。
此外,皮下脂肪還有保持體溫、保護身體免受寒冷襲擊類似隔熱材料功能,以及保護身體免受外來襲擊緩沖材料功能。
也就是說,甘油三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,為適應(yīng)嚴酷自然以求生存下來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但是,在擁有舒適環(huán)境與豐富食用材料現(xiàn)代生活中,甘油三酯卻面臨著愈加過剩蓄積危險。
大鼠甘油三酯(TG)ELISA試劑盒
甘油三酯是被儲藏起來熱量源。如同其名稱一樣,甘油三酯是人體脂肪成分,如果以豬肉或牛肉為例,那么甘油三酯就是白色肥肉部位。皮下脂肪就是甘油三酯所蓄積而成。甘油三酯是由三分子脂肪酸與一分子甘油結(jié)合而成,一般情況下會成為脂肪酸貯藏庫,根據(jù)身體所需會被分解。
不同組織細胞中甘油三酯合成各有特點,下面主要討論肝臟、脂肪組織和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合成甘油三酯特點。
肝臟:
肝臟可利用糖、甘油和脂肪酸作原料,通過磷脂酸途徑合成甘油三酯。脂肪酸來源有脂動員來脂肪酸,由糖和氨基酸轉(zhuǎn)變生成脂肪酸和食物中來外源性脂肪酸(食物中脂肪消化吸收后入肝中短鏈脂肪酸,乳糜微粒殘余顆粒中脂肪分解生成脂肪酸)。
肝細胞含脂類物質(zhì)約4-7%,其中甘油三酯約占1/2,甘油三酯含量過高會引起脂肪肝,正常情況下,肝臟合成甘油三酯和磷脂、膽固醇、載脂蛋白一起形成極低密度脂蛋白,分泌入血。若磷脂合成障礙或載脂蛋白合成障礙就會影響甘油三酯轉(zhuǎn)運出肝,引起脂肪肝。另外,若進入肝臟脂肪酸過多,合成甘油三酯量超過了合成載脂蛋白能力,也可引起脂肪肝。
脂肪組織:
脂肪組織甘油三酯合成與肝臟基本相同,二者區(qū)別是脂肪組織不能利用甘油,只能利用糖分解提供α-磷酸甘油;脂肪組織能大量儲存甘油三酯。
小腸粘膜上皮細胞:
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合成甘油三酯有兩條途徑。在進餐后,食物中甘油三酯水解生成游離脂肪酸和甘油一酯。吸收后經(jīng)甘油一酯途徑合成甘油三酯。這些甘油三酯參與乳糜微粒組成。這一途徑是小腸粘膜甘油三酯合成主要特點。而在饑餓情況下,小腸粘膜也能利用糖、甘油和脂肪酸作原料,經(jīng)磷脂酸途徑合成甘油三酯,這一部分甘油三酯參與極低密度脂蛋白組成。此時合成原料和過程又類似于肝臟。
大鼠甘油三酯(TG)ELISA試劑盒